7月4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计划销售398万吨,实际成交87万吨,成交率22%,成交均价1677元/吨。临储拍卖成交率由首拍的90%左右下降到了仅22%左右,成交溢价也由100元/吨左右逐步下降到多数标的底价成交,彰显出市场需求偏弱,贸易环节倒挂亏损严重,市场持粮心态严重偏弱。目前,国家继续维持每周计划销售临储玉米400万吨左右,供应基本稳定。玉米市场价格逐步回归到以临储玉米销售底价成交为成本的水平附近,期货盘面价格也逐步回归平水,从成本角度来说,玉米期现货价格接近本轮调整底部。 临储拍卖底价成为市场的“地板”。目前来看,由于2018年产新粮剩余不多,市场预计仅够市场消耗至7月下旬。8月份到新粮上市前的市场供应仍将依赖于临储玉米拍卖出库。在临储玉米去库存接近尾声、远期存在缺口预期的背景下,临储玉米价格由前两年的“天花板”转变为今年的“地板”。 从具体价格层面来看,目前现货价格基本参照的是临储玉米底价成交后到厂或到港价格,市场表现较为理性和稳定。从临储玉米成本来核算,以黑龙江存储的2015年产临储玉米为例,北方港口平舱成本在1900元/吨,与当前港口现货价格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临储玉米拍卖底价成为市场托底价格,未来玉米市场的现货价格较难跌破这个支撑。 利空虽在但利多实时更新。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困扰玉米消费市场最主要因素仍然是非洲猪瘟。而近期广东、广西等南方生猪养殖大省非洲猪瘟疫情再次爆发,给玉米需求再增一层阴影。猪料需求疲软,导致销区玉米采购需求低迷,东北玉米销售疲软,也对整体玉米市场带来压力。截至目前,非洲猪瘟疫情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这也意味着非洲猪瘟的影响会持续存在。但这个利空因素的持续存在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且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也充分体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的利多因素也在实时更新。一方面,下年度在临储玉米消耗殆尽之后,市场可能出现“硬缺口”。在失去临储玉米的保障之后,玉米市场只能以高价格来平衡供需结构。另一方面,新季玉米生长逐渐进入关键期。从当前时点来看,玉米整体长势弱于往年,天气炒作的利多可能随时出现。再者,随着“大豆振兴计划”的深入推进,今年玉米转大豆面积进一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出现明显下降,市场预计今年玉米转大豆的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后期各玉米产区单产维持正常年份情况下,下年度玉米产量也将下降超过1000万吨,减产的效应将逐渐反映到市场预期和价格上。最后,由于市场预期下年度存在的“缺口”问题,将额外增加市场的“补库需求”。这一预期随着时间逐渐向下年度靠拢而越来越强烈。 整体来看,随着玉米期现货价格均逐步向拍卖底价靠拢,从成本来讲,玉米期现货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相对较小。从时间上看,到7月下旬,尤其是随着天气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可适当关注盘面机会。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