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需求疲软的当下,铜牛市时代终结的论调广泛传播。但是,弗里德曼说过,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考虑到全球超发货币的情况,铜价下跌幅度不会太深。
众所周知,中国持续飙升的需求是导致过去10年铜市经历“超级周期”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大宗商品中铜对经济最敏感,被称为“铜博士”。
单纯从中国经济增长角度看,铜价显然仍高高在上,尤其其他金属价格回落明显之际,更显得铜价似乎脱离了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从投资者情绪变化来看,市场做空铜的意愿也明显高涨。2011年预计铜价平均将超过每吨1万美元、最高可达1.3万美元的分析师和基金,现在已经降低了他们的预期。如果铜价能重返9000美元,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士也会感到满意。而实际上,更多的人开始尝试沽空铜。
中国融资铜的生意开始慢慢变淡。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3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1.96万吨,同比降30.85%;中国一季度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93.76万吨,同比降28.88%。
但是,为什么铜价迟迟不肯大幅下跌?或许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M2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角度。中国M2今年可能是目标13%的增幅,如果5年之内都是13%也差不多就翻一番了。换句话说,就是你吃着火锅唱着歌,你的收入就翻番了。有趣的是,中国家庭财富自2000年起的年均增长率也正好是13%。
以此角度看中国M2与铜价走势的对比,有一些东西忽然变得很清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国际市场铜均价在1500美元/吨,2012年国际铜均价在7946美元/吨,10年增长了5.29倍。同期,黄金价格也是如此,2002年金价均价310美元/盎司,2012年均价1753美元/盎司,10年增长5.65倍。
而从中国货币发行角度看,中国货币流通规模增幅和全球铜价累计涨幅相当。统计显示,2002年中国银行(2.91,0.00,0.00%)业总资产23.7万亿,2012年达到131.27万亿,10年增长4.54倍。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印证弗里德曼的格言,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大规模发钞都必然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显然,遏制不住的印钞机,火箭般速度上升的货币总量,在创造更多亿万富翁和超级富豪的同时,也必然导致物价的同步上扬,而包括黄金、铜等金属材料水涨船高也是必然的。
也或许正是如此,才导致中国对外依存度80%的铜迟迟不愿回落,投资者考虑的不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如何放缓,而是中国M2每年13%的增幅。
换句话说,铜的金融属性依然大大强过其商品属性。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在不断放大当中,尤其当你看到中国居民5年收入倍增计划时,不得不提醒自己,如此汹涌的潮水下,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铜价下跌幅度不会太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