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几个月国内大豆进口到港量有所增加,且生猪、禽类等养殖业依旧迟滞,豆粕消费受到影响,但在美国供应紧张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忧虑状态下,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这使得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延续亏损局面。而随着大豆洗船事件的爆发以及大豆到港成本居高不下,国内豆粕延续了偏强势头。
美豆供应紧张,刺激大豆坚挺
数据显示,美国3月大豆压榨量为1.5384亿蒲式耳(约418万吨),是2001年来最大的3月压榨量,这与USDA关于美国陈季大豆压榨将降低的说法相矛盾。由于美国陈季大豆供应已不足1600万吨,而随着美国自身大豆压榨持续,在新豆上市之前,已不允许增加出口,这便继续支持了美豆价格,并带动了南美大豆价格。就目前折算,我国进口美豆成本处于4430—4520元/吨,进口南美大豆到港成本为4060—4140元/吨,由于进口大豆成本未有走低,这使得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依旧亏损,初步核算,平均亏损在140—190元/吨,这便要求大豆压榨企业仍将力挺豆粕行情。
基差结价增多,豆粕库存降低
由于今年春节生猪出栏较多,猪肉价格快速下降,而在国外大豆市场的支持下,豆粕等饲料原料却出现上涨,这导致猪粮比跌至4.46∶1,连续三个多月低于6∶1的盈亏均衡线,并使生猪养殖户亏损严重。不过,正因为生猪消费未有实质改善,国内豆粕贸易商与饲料企业不敢过多存放豆粕,这便使得国内豆粕库存量明显降低。
数据上显示,截至4月中旬,豆粕销售的未执行合同约为190.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3.3万吨,较3月中旬增加51.5万吨。由于国内豆粕未执行合同量过多,一旦厂商进行提货结价,豆粕的显性库将明显降低,并利于支持市场价格。同样,未执行合同量的偏高,也表明未来确实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存在。
违约洗船发酵,大豆进口料减少
最近一段时间,油粕市场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大豆洗船事件。由于国内企业压榨亏损严重,洗船、延船亦在情理之中。虽然有报道称,仍有200万吨左右的大豆在海运途中,可能面临违约洗船风险,并有可能使出口商低价转售,这给市场短期带来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大豆洗船事件实际已经给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进口大豆的操作敲响了警钟,部分厂商的大豆进口更加谨慎。由此初步预计,5—7月大豆到港进口量将低于之前预期的2000万吨水平,由此豆粕胀库压力等明显降低,这也便利于豆粕市场价格维持坚挺格局。
除此以外,当下正处于中美作物种植阶段,天气题材的炒作在所难免,并且南美大豆处于集中上市阶段,阿根廷人民反对通胀,港口工人时常因故进行罢工,阻碍大豆等装运,这些都会间接给市场带来利多影响。由此来看,国内豆粕市场仍将维持偏强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