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叠加春节及猪肉周期,1月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创2011年11月以来新高。 在CPI数据快速上涨的背后,是仍然处于稳定区间的核心CPI:在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影响后,核心CPI同比增长1.5%,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与前值持平。 “春节与翘尾因素是CPI冲至5.4%高位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春节早于去年,在1月份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带来新涨价因素1.4个百分点;同时,1月份翘尾因素高达4%,是全年最高点,翘尾因素的抬升作用不可忽视。 “肉价上涨更多是由于春节原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本次疫情对物价的冲击,更多将体现在2月份数据中。疫情将会对教育文化和娱乐大类中的旅游分项存在显著压力,对医疗保健大类则存在拉力。” 猪价领涨 从2019年到2020 年,“二师兄”一直是拉动物价上涨的旗手。 从1月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10个百分点;而在食品子项中,猪肉价格上涨116.0%,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贡献了总上涨幅度的“半壁江山”。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季节性波动,由于稳定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逐渐见效,近两个月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有所增加,未来猪肉价格有望趋稳或者回落。”刘学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虽然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但政策落地主要依靠农业、环保等条线部门发力,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仍需进一步检验。 根据卓创对全国104家规模养殖单位进行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3月份环比降幅最大,为5.66%,4月、9月、10月份则呈现微幅回涨的态势,涨幅均在1.30%以内,12月份则涨幅较明显为7.13%。 而在生猪存栏量方面,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快速蔓延影响,2019年1?8月份存栏量下滑迅速,月平均降幅4.93%; 9月份开始前期复产初见成效,12月份则首次止跌回涨,涨幅8.62%。 “据生猪生长周期推算,2020年7?8月份生猪存栏或将明显上涨,8月以后涨速增快,但生猪存栏或仍难以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郭丹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或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但由于生猪复产周期长、未来养殖风险仍存等原因,中小散户复产能力偏差,预计生猪行业存栏恢复仍是一场“持久战”。 疫情影响CPI总体看涨 多名经济学家表示,疫情对于CPI的影响可能在2月份集中显现。从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结束以及猪周期影响的逐渐消退,CPI总体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短期来看,疫情将推高CPI指数。”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一方面,大量企业开工延期,部分地区交通封锁、物流中断,导致生产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生活必须品和病毒预防、防护用品出现恐慌性抢购和囤货。预计未来随着疫情的稳定和消退,生产将逐渐恢复,CPI也将逐步回落。 但在刘学智看来,疫情可能更多对CPI造成拖累而非进一步推高。刘学智指出,由于2月CPI翘尾因素下降,疫情导致大量消费需求明显减弱,特别是餐饮、旅游、运输等消费显著下降,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到5%以内。“CPI的回升可能会在二季度疫情减弱之后出现,三季度之后将出现明显回落,全年呈前高后低态势。” 从2003年SARS时期的经验来看,疫情对通胀冲击有限:SARS时期中国CPI呈现先高后低走势,2003年1月CPI同比增长0.4%,4月升至1%,7月又回落至0.5%。 与2003年SARS相比,此次疫情感染人数更多、波及区域更大、“封城”等政策也影响更广。 同时,从1月份的CPI数据来看,湖北地区的C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5.5%,涨幅与全国大体相当,这与SARS时期,北京、广东等重点疫区没有出现CPI大幅上升情况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