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年,原油、大宗商品类基金喜提近20%的收益,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赢家。 2022年以来,受到通胀影响,油气和大宗商品涨幅明显,其中原油涨幅更是一骑绝尘,原油期货年内涨幅已经超过20%,油气主题QDII业绩随之水涨船高,有产品的涨幅接近20%。 不过在油气产品猛涨之际,生物医药、科技类QDII因为受到板块调整的拖累,出现明显下跌,最大跌幅达到24%,导致QDII基金差距已经拉开至40%。 大宗商品牛市推升油气QDII业绩 由于通胀高企,全球“收水”势在必行,导致多数大类资产开年就遭遇“倒春寒”,不过大宗商品却反其道而行之,表现抢眼。 特别是原油价格,目前国际油价站上七年高点。原油期货连涨七周, 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一度突破95美元/桶。 更让原油投资人感到鼓舞的是,这似乎并不是原油价格的尽头。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如果地缘摩擦影响原油出口,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20美元。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娜塔莎·卡内娃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写道:“在其他地区闲置产能较低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出现任何中断,都可能轻易将油价推至120美元。” 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油气类QDII基金逆势上涨,成为今年QDII的“金字招牌”。 同花顺数据显示,年内油气类QDII基金呈现霸榜之势,2022年以来公募基金全市场业绩榜单靠前位置均被油气主题QDII基金占据。截至2月16日,有32只基金(各类份额分开统计)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10%,其中油气类基金占比超一半;另外还有一些跟踪能源化工、饲料豆粕等大宗商品相关指数的基金。 “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A人民币”目前收益领跑市场,年内回报达19.81%;其次是嘉实原油,涨幅为19.76%;此外易方达原油、国泰大宗商品、诺安油气、南方原油A等多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回报也已经超过18%。 从去年开始,原油等大宗商品基金就表现得十分强势。同花顺(300033)数据,2021年QDII业绩排行榜前十位清一色为原油类基金,其中“广发道琼斯指数人民币A”以68%的涨幅排名首位。 由于赚钱效应明显,QDII基金出现明显申购。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QDII基金规模为2594亿元,相较于2020年末的1293.5亿元,大幅增加1300亿元。 “我去年末申购了一点油气基金。主要原因在于,油气向来都是通胀最重要的推手,全球通胀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油气类产品的价格肯定会出现上涨,不过现在油气的价格已经很高了,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因此短线追高可以,但是中长线仍要谨防回撤风险。特别是美联储一旦加息力度超过预期,可能会让油气价格出现一个较明显的下跌,届时油气类QDII也会跟着调整。”投资人林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医药、科技类QDII年内领跌 与大宗商品主题类QDII基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聚焦医药、生物科技主题的QDII基金,由于板块调整剧烈,年内净值表现惨淡。 截至2月16日,87只QDII基金(各类额分别统计)年内跌幅达10%以上。其中“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今年以来净值下跌超过24%,领跌全场。 此外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汇添富全球医疗、嘉实全球互联网等产品也表现较弱,年内的跌幅都超过15%。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全球收缩流动性的风声越来越紧,医药、科技等高估值行业就出现明显的回调,特别是港股市场,在去年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垫底。 虽然港股整体调整剧烈,但是机构仍旧对其不离不弃。中金公司的研报就坦承看好港股,认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估值水平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机会。板块方面,建议短期关注“稳增长”受益板块,如部分金融、地产板块与相关产业链以及受益于上游价格回落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中下游消费板块。优质成长标的在中期也值得投资者关注。综合来看,建议超配传媒与互联网、汽车、部分电商、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与餐饮、生物科技和中资银行;低配上游煤炭、原材料和部分交通运输等。 方正证券分析师党崇钰同样表示,目前港股估值较低,AH股溢价率仍处于过去五年均值上方;从南向资金来看,2022年初至2月11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整体为489.20亿港元,其中资讯科技业、地产建筑业、能源业、电讯业、原材料业流入资金较多;从基金持仓来看,2021年四季度内地基金港股持股市值出现环比下滑,投资总市值约为7396.62亿元,环比减少3.44%,但是投资了港股的基金个数有小幅上涨,共有2661只基金投资了港股,环比增加19%,显示出资金抄底港股的迹象。
|